MAC环境安装
安装
- 首先是官网下载redis,下载 stable 版本,稳定版本。
- 安装与编译:
- 解压:
tar zxvf redis-4.0.10.tar.gz
- 移动到:
mv redis-4.0.10 /usr/local/
- 切换到:
cd /usr/local/redis-4.0.10/
- 编译测试
sudo make test
,如果在第5步测试时报如下错:Executing test client: couldn’t execute “src/redis-benchmark”: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则执行以下两个步骤sudo make distclean
和sudo make
- 编译安装 sudo make install
- 安装成功测试:输入redis-server启动redis
- 测试redis:新建一个终端窗口,输入命令行redis-cli
处理异常
在长时间不操作redis数据库,再次进行set key 值时,会报错误 (error)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s currently not able to persist on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Please check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error.
(错误)misconf redis被配置以保存数据库快照,但misconf redis目前不能在硬盘上持久化。用来修改数据集合的命令不能用,请使用日志的错误详细信息。
解决方案如下:
运行 config set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no
命令,关闭配置项stop-writes-on-bgsave-error解决该问题。
redis的配置
Redis 的配置文件位于 Redis 安装目录下,文件名为 redis.conf。
你可以通过 修改redis.conf配置和使用CONFIG SET 命令设置配置项。
1 | redis 127.0.0.1:6379> CONFIG SET CONFIG_SETTING_NAME NEW_CONFIG_VALUE |
1 | redis 127.0.0.1:6379> CONFIG SET loglevel "notice" |
参数说明
redis.conf 配置项说明如下: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1
daemonize no
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1
pidfile /var/run/redis.pid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作者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选用6379作为默认端口,因为6379在手机按键上MERZ对应的号码,而MERZ取自意大利歌女Alessia Merz的名字
1
port 6379
绑定的主机地址
1
bind 127.0.0.1
5.当 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1 | timeout 300 |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1
loglevel verbose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1
logfile stdout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
SELECT <dbid>
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1
databases 16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1
2
3
4
5
6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分别表示900秒(15分钟)内有1个更改,300秒(5分钟)内有10个更改以及60秒内有10000个更改。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1
rdbcompression yes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1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1
dir ./
设置当本机为slav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1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1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
AUTH <password>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1
requirepass foobared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1
maxclients 128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当此方法处理 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1
maxmemory <bytes>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1
appendonly no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1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指定是否启用虚拟内存机制,默认值为no,简单的介绍一下,VM机制将数据分页存放,由Redis将访问量较少的页即冷数据swap到磁盘上,访问多的页面由磁盘自动换出到内存中(在后面的文章我会仔细分析Redis的VM机制)
1
vm-enabled no
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
1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Redis的索引数据 就是keys),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候,其实是所有value都存在于磁盘。默认值为0
1
vm-max-memory 0
Redis swap文件分成了很多的page,一个对象可以保存在多个page上面,但一个page上不能被多个对象共享,vm-page-size是要根据存储的 数据大小来设定的,作者建议如果存储很多小对象,page大小最好设置为32或者64bytes;如果存储很大大对象,则可以使用更大的page,如果不 确定,就使用默认值
1
vm-page-size 32
设置swap文件中的page数量,由于页表(一种表示页面空闲或使用的bitmap)是在放在内存中的,,在磁盘上每8个pages将消耗1byte的内存。
1
vm-pages 134217728
设置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最好不要超过机器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默认值为4
1
vm-max-threads 4
设置在向客户端应答时,是否把较小的包合并为一个包发送,默认为开启
1
glueoutputbuf yes
指定在超过一定的数量或者最大的元素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采用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
1
2
3hash-max-zipmap-entries 64
hash-max-zipmap-value 512指定是否激活重置哈希,默认为开启(后面在介绍Redis的哈希算法时具体介绍)
1
activerehashing yes
指定包含其它的配置文件,可以在同一主机上多个Redis实例之间使用同一份配置文件,而同时各个实例又拥有自己的特定配置文件
1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参考
http://www.runoob.com/redis/redis-tutorial.html
Centos环境安装
下载地址:https://redis.io/download
下载安装
下载源码,解压缩到 /usr/local/ 重命名成 redis,编译安装
1 |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5.tar.gz |
复制配置文件到 /etc
1 | cp redis.conf /etc/ |
参数查看
1 | redis-server --help |
版本参看
1 | redis-server -v |
启动Redis服务器
1 |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
注:此命令仅有一个启动参数,指定/path/to/redis.conf目录下的配置文件,不加参数执行默认配置。
退出关闭按 ctlr+c
设置后台运行,进入etc
1 | vim /etc/redis.conf |
修改 daemonize no 为 daemonize yes,这样就可以默认启动就后台运行
测试启动,返回PONG,启动成功。
1 |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
1 | [root@localhost redis-4.0.1]# netstat -tulnp | grep 6379 |
停止Redis
关闭服务
1 | redis-cli shutdown |
1 | redis-cli ping |
Could not connect to Redis at 127.0.0.1:6379: Connection refused
注:可指定端口:
redis-cli -p <port> shutdown
连接Redis
两种链接redis的方法: 方法一、
1 | redis-cli #也可以指定ip,端口号启动redis(redis-cli -h 192.168.1.2 -p 6379) |
方法二、
1 | telnet 192.168.1.2 6379 |
设置开机启动
设置 /etc/redis.conf 中 daemonize 为 yes,确保守护进程开启,也就是在后台可以运行.(设置为yes后,启动时好像没有redis的启动界面,不知道为什么) 编写脚本
1 | vim /etc/init.d/redis |
复制下面代码到脚本中(注意要修改里面redis的安装路径,以 /usr/local/redis 路径为例)(这段代码就是redis根目录 /utils/redis_init_script 启动脚本的代码)
1 | #!/bin/sh |
保存退出,设置权限
1 | chmod 777 /etc/init.d/redis |
启动redis
1 | service redis start |
设置开机启动
1 | chkconfig redis on |
测试开机启动
1 | reboot |
开机完成测试redis是否打开
1 | redis-cli ping |